司马缸说
文/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吴瑕 就在今天(7月8日)上午 广州本轮新冠疫情在院病例全部出院 实现清零! 此前处在疫情核心地带的芳村 或许没有
文/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吴瑕
就在今天(7月8日)上午
广州本轮新冠疫情在院病例全部出院
实现清零!
此前处在疫情核心地带的芳村
或许没有想到
本来能以鲜花、美食或茶叶
“出圈”的她
这回因为疫情让全国人民惦记了一把:
5月26日,鹤园小区的宋阿婆确诊
芳村抗疫正式打响
5月29日,白鹤洞等4街区限制出入
6月3日,芳村片区9条街道封闭封控
6月17日,芳村片区解除居家隔离
6月24日,芳村片区(除鹤园小区)重启
6月30日,鹤园小区恢复对外通行
芳村彻底解封
6月30日,鹤园小区居民迎接解封时刻。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喻 摄珠江西岸的芳村烟火气重燃
这是广州人期盼已久的
因为这里的烟火气无可替代
深深烙进老广的岁月和情感中
6月24日,芳村居民赶到现场观看解封场景。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汤铭明 梁喻 摄这些年,芳村的变化从未停止
有人说,广州人的芳村正渐渐消失
也有人说,芳村正迎头赶上
将成为荔湾未来的新起点
不如
和小缸一起穿梭芳村的前世今生
在过去与未来的碰撞中重新认识她
芳村地铁站。图/中国广州发布
从无到有、从有到繁:均与花结缘
秦汉时期,芳村地区还是一片古海
在这片古海中,大小岛屿星罗棋布
今海北、海南、鹤洞等较大的岛上
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
后因地壳抬升才有后来的地貌
资料图:1815年前后,地图上的芳村模样而她的名字从一开始就与花结缘
芳村最古老地名之一“芙蓉沙”
(今海北)
据传是南越王赵佗
遥望这片海域中的几个小岛
觉其如出水芙蓉
于是有了“芙蓉沙”之名
对她最早的文字记载
也是一个柳暗花明的相遇
南汉时期,达岸禅师一日渡江时
被强风所阻,不得不改泊花地河口
结果登岸所见,环境清幽,古树参天
于是马上给南汉后主刘鋹打报告:
这里适合建寺
刘鋹遂拨款
建了以达岸为开山祖的宝光寺
僧达岸,名志清,姓梁氏,新州人。
一日,渡城河西,阻风,
登南岸,爱其地僻,奏请移居。
后主为发帑藏,建宝光寺,使驻锡焉。
于是大阐宗乘。参学至者,
舍不能容,多就田间结庐居。
——《南汉书·卷十七·列传第十一》
资料图:明朝《永乐大典》中的《广州府地图》,大通寺在广州西南宝光寺即后来的大通寺
以其为景的“大通烟雨”
宋元时都入选了羊城八景
《羊城八景之大通烟雨》孔繁乐 绘据《广东省今古地名词典》所释
芳村本是一座被称为“荒村”的荒凉小岛
宋代陆续有人自中原迁入
最开始靠海吃海,以捕鱼为生
后得土地肥沃、水网密布之利
开始开荒种花,渐成繁荣之象
同时,因大通寺名胜所在
拜佛参禅、旅游观光者络绎不绝
因此而兴的大通镇(今芳村花地一带)
成了宋代广州八大镇之一
水深港阔的大通港
亦发展成广州主要港口之一
花卉贸易得以发展壮大
1884年的海防图,芳村一带是水上通道至明末清初,已花果遍地
遂用方言谐音改名芳村
也有说法认为是得名方家村或芳村园
但都有芳村从穷乡僻壤变为
富庶花开之地的意思
资料图:清末,大通烟雨牌坊
步入近现代:从“一枝独秀”到“百花齐放”
明清时期
芳村的花卉贸易、文教、实业等均放异彩
“岭南第一花乡”的美誉不胫而走
清乾隆年间所修的《番禺县志》就记载:
粤中有四市,花市在广州之南
有花地卖花者数十家
芳村已是广州最大的花卉集散地
广州人最熟悉的花市应运而生
不仅白天有
还增设午夜开市、天光散市的天光墟
并与年俗融合,诞生了“行花街”
1989年,广州迎春花市。图/叶健强花香满园、古寺烟雨的美景
吸引不少名士在这里修建园林别院
有清代文人潘有为的东园(六松园)
诗人张维屏的听松园
康有为的康园
豪富伍秉鉴的伍家花园等
资料图:伍秉鉴的伍家花园众多文人墨客为花地留下了赞美之词
如康有为就曾在人日节来游赏:
烟雨井边春最闹,素馨田畔棹方回。
千年花埭花犹盛,前度刘郎今可回。
——《人日游花埭》
清诗人张维屏亦对花市盛景有所描绘:
花地接花津,四时皆似春。
一年三百六,日日卖花人。
——《松心诗集》
清代编印的《羊城竹枝词》中
就有60多首关于花地的题咏
资料图:1902年,芳村花地的一个花园交通便利、文人荟萃亦是办学的好地方
因与沙面租界仅一河之隔
很快吸引了美国教会的注意
在芳村创办了真光书院(今广州市真光中学)
培英书院(今培英中学)
其中真光书院是广东第一所女校
系1872年美国女传教士那夏理创立
开南中国女子教育的先河
1955年,华侨学生在白鹤洞当时广州市22中学(现在真光中学)的校园里载歌载舞。梁炳生摄良好的商贸环境也得到商人资本家的青睐
铁路、机器厂、造船厂陆续出现
芳村迈向了工业化的道路
1903年底全线通车的广三铁路
由美国合兴公司修筑
为广东铁路之始
也是中国最早的复线铁路
资料图:1903年,广三铁路竣工通车
1908,薛广森、陈拔廷等在毓灵桥东北面
开办协源米机厂
是芳村地区首家使用机器碾米的工厂
1911年,陈拔廷、陈沛霖和何渭文3人合伙
在大冲口创办协同和机器厂
1914年,侨商谭礼庭收购位于白鹤洞的
广东水师船坞
成立广南船坞,成为广船国际的前身
资料图:协同和机器厂民国时期,白鹅潭的港口优势不断扩大
码头、仓库出现在石围塘至下芳村、黄沙一带
工业厂房围绕码头建设,民族资本工业聚集
隐退与前进:茶叶、美食与白鹅潭经济圈
1949年11月15日,芳村区人民政府成立
随后,广钢、广船等现代化工厂陆续建成
白鹅潭以南形成了芳村重工业区
留下了特色鲜明的大型工业厂房
和配套建筑
这其中就有此次疫情中心的
广船鹤园小区、广钢新城
广船鹤园小区的“工字楼”。图/广州日报改革开放后,随着城市产业转型和发展
除花卉外,芳村逐渐在茶叶
花鸟鱼虫、美食等领域“吸金吸人”
上世纪80年代初
一批拓荒者在石围塘落脚卖起了茶叶
随后,港台茶商的涌入搅动了
不温不火的普洱茶市场
芳村成了中国普洱茶浪潮最初兴起的地方
“炒茶热” 炒出了“茶叶华尔街”的名声
广州芳村茶叶批发市场。图/中新网随后不久
芳村田野坊间的花鸟鱼虫异军突起
看似不起眼的小买卖竟赢得市场青睐
越和花鸟鱼艺大世界拔地而起
成为广州必到打卡地
岭南花卉市场亦发展成全国最大
品种最多的鲜花批发市场
为水上居民迁居陆地而建的陆居路
成了美食圣地
榕树头叹佬鸡煲、阿婆牛杂
煲仔饭等深受老饕追捧
芳村美食。图/中国广州发布但近些年来
老广们的芳村“隐退感”越来越明显
2005年,芳村从市辖区归入了荔湾区
老芳村人专属的身份代码
440107成为历史
芳村茶叶城逐渐消失在经营者口中
越和花鸟鱼艺大世界和岭南花卉市场
都已搬离
陆居路也加入“换装ing”的行列
2020年10月20日,越和花鸟鱼艺大世界营业的最后一天。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喻 摄但芳村的“消”却是为了更美的“笑”
这里正打造大湾区的白鹅潭经济圈
又一座广州新CBD将拔地而起
融入广佛同城的前进步伐中
白鹅潭地区发展规划示意图千年芳村,有过“花香不再”
亦尝过“满园春色”
疫情的风雨无法摧折
重新出发的她芳香更浓郁
参考资料
广州市芳村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《广州市芳村区志》
广州市芳村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《芳村文史》
黄小娅《试论广州市原芳村区地名的地域文化特色》
中国广州发布《想当年,我在芳村区长大》
来源 | 羊城晚报·羊城派责编 | 魏礼园